文/Lena
文章目錄
前言
司康是廣受到大眾喜愛的西式點心,真正好吃的司康是外皮微酥內裡軟而飽滿,口感比一般麵包更為扎實,外皮不如餅乾來得酥脆,反倒是奶香和多層次的口感,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,吃著剛出爐、熱騰騰的司康,配上一壺茶或咖啡,愜意的下午時光莫過於此。
而且司康的做法簡單,即使是烘焙外行都能迅速掌握,變化彈性也高,可以隨著個人喜好,製成不同口味的司康,這也是為什麼司康會如此受歡迎。
司康的來源
既然司康能夠從西方流傳到亞洲,成為目前台灣人愛不釋手的點心,甚至網路司康甜點店大量冒出,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司康的發源地是哪裡?何時出現這種可愛的小點心呢?
通常我們會聽到的答案是「英國」,但是在我搜尋了國外文獻後發現,其實司康的具體發源地早已不可考,我們只能從目前已知1513年蘇格蘭詩人的文字記載當中,推敲出司康可能來自蘇格蘭(Scotland),也就是現今英國的上半部,位於英格蘭(England)北方,事實上,司康首次出現的時間點也可能更早於1513年。
由於以前的通訊技術不發達,古人只能透過印刷品(報紙、海報等)或手寫紀錄留存一些文獻資料,不過紙製品容易隨著環境、氣候、溫度的改變而腐壞,因此可能在更久之前就出現過司康食譜。
司康(scone)這個詞源自於「schoonbrood」這個荷蘭語,意思是精緻的白麵包,基底是由燕麥製成的,做成一個大圓形,用像切披薩的方式,切成4~6個三角形再烘烤,後來持續演進成用麵粉取代,種類變化也越來越多。(延伸閱讀:「咀嚼好吃的歷史」)
司康的種類
雖然司康大致上是出自英國這片大土地上,不過其實英國各地的司康還是略有不同,相似的種類很多,主流的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:
- 英式司康(British scones):偏向微甜口味,出爐後,上下對半撥開,抹上厚厚的一層奶油醬(clotted cream),再塗上一些莓果醬,傳統英式司康的奶油醬通常用的是德文郡凝脂奶油醬,是一種極濃郁的鮮奶油,配上甜甜的莓果醬,濃郁中帶點水果的清爽感,絕對是下午茶的必備甜點。
- 蘇格蘭式司康(Scottish scones):相較於英式司康有較多種變化,可甜可鹹,尤其是早餐吃司康時,通常會是薄薄的三角形,倒看不出來是司康,比較像是烤餅或是美式鬆餅,稱為馬鈴薯司康(tattie scones/potato scones),基底就是大量搗碎的馬鈴薯和些許麵粉,會在平底鍋或鑄鐵鍋上煎到微金黃色,再抹上奶油當早餐吃,也可以搭配其他配餐變化。
- 美式比司吉(American biscuits):這個外表看似司康的比司吉,和美式速食一樣為求快速完成,它不需要像司康一樣讓麵糰發酵,整個製程約半小時左右能完成,通常沒有加入雞蛋,也因為它更像是需要搭配佐料的麵包或蛋糕,成份裡的糖比例較少,甚至沒有糖,作為餐點中的配角居多。
現在的司康種類越來越豐富,有混入可可粉、抹茶粉、伯爵紅茶葉的基本款,也有加入檸檬片、無花果乾、黑醋栗等的變化版,尤其近期司康在台灣大流行,無論是麵包店、甜點店、網路商店、私人手作工作坊,處處都能看得到大家的巧思展現。你是不是也有司康的愛店呢?
雖然在外買來吃很方便,不過司康這種點心通常是現做現吃,放隔夜要再加熱,又想要保留它的酥軟口感和風味,恐怕就有些難度了,除非不冷藏、不加熱直接吃,但是少了溫熱時的香氣和口感,終究還是有些微差異。
我在外面買了幾次不同店家的司康,通常不是太甜就是太乾,不然就是還原度不高,久而久之也就盡量不再冒險,以免踩地雷……,畢竟製作方式越是簡單的點心,人們的嘴就更刁呀!
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想吃的時候自己動手做!品嘗過傳統司康後,如果想再多嘗試其他的口味,還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調整餡料或粉類,喜歡吃鹹食的人,不妨就試試看加入一些剁得細小的蔬菜,像是高麗菜、紅蘿蔔,或是蘆筍,也可以加一些素火腿增添風味。
另外,隨著蔬食/全素人口越來越多,現在也陸續出現一些無蛋奶版本的司康,蔬食朋友也能享受到司康的美味。
接下來就是進入司康的實作世界囉!
司康食譜
推薦書單
相關文章
肉桂捲(Cinnamon roll)風潮來襲 解開肉桂捲起源、文化之謎
食譜|瑞典式肉桂捲(有蛋奶)、純植無蛋奶肉桂捲食譜(全素可)
每月贊助一杯咖啡,讓我們有動力持續創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