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Lena
文章目錄
前言
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,總是不斷面臨選擇,包括要上哪一間學校、念什麼科系、出社會要選擇什麼職業、該不該轉換跑道、還是只要換一家公司,繼續挑戰同一職業……等等,每每遇到一個抉擇階段,免不了開始陷入苦思,求助同儕、師長的建言,或者即使強烈感受到目前的狀態不是自己想要的,卻因為不敢冒險而說服自己待在舒適圈,深怕自己跨錯了一步,就會毀了自己往後的人生。
我們也常聽人說:「我快步入20歲,好可怕」「30歲就快來臨了,好焦慮」、「即將成為40歲中年,卻不覺得有什麼成就」,當我們的年齡成長到新的階段,我們會忍不住檢視自己究竟有沒有達成自己期望中的理想狀態,或者是否滿足於自己擁有的財富、地位、名聲、人際和家庭關係。
面對人生的種種關卡與抉擇,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姿態來面對?又該以什麼樣的標準來選擇往後的路程呢?我想這是目前正處於負能量、感到困惑的人急迫想了解的問題,我們期待智者為我們帶來人生智慧的鑰匙,讓我們順利開啟每一道門,跨入屬於自己的嶄新世界,有一本暢銷15萬冊的書籍—《記得你是誰》,恰好是我近期讀過最適合作為敲醒困惑、迷惘之人的一座響鐘。
書籍簡介
《記得你是誰:哈佛的最後一堂課》(Remember Who You Are: Life Stories That Inspire the Heart and Mind)的作者戴西.魏德蔓(Daisy Wademan)是Workparent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,她在2002年獲得哈佛企業碩士學位,在此之前曾在多家《財富》500強的公司中擔任人資工作長達15年,本書是她的首部著作。
這本書的誕生與哈佛商學院的悠久傳統有關,教授們通常會在學生學期末的最後一堂課講故事,作為送給學生的結業禮,這些故事可能是教授的人生故事、特殊的經驗、難忘的回憶等,每一則故事都蘊含豐富的人生智慧,於是作者將這些故事記錄了下來,成了書中的15則故事,包括思考個人在世界上的定位;用兼顧策略和心理層面的方法進行生涯規劃;學習如何鞭策、鼓勵、了解與自己共事的人;以及建立個人的職業道德原則,並找到自我,不忘初衷。
哈佛商學院的最後一堂課告訴你,漫漫人生無論走到何方,都別忘記自己的價值理念,面對抉擇,務必終於它、守住它—記得你是誰。
書籍大綱
第一部:開拓視野
- 離死亡最近的一課教我的事
你是否曾數算過,今天的自己,是多少的好運累積而來?一次瀕死經驗教會我一件事……
—翟庫馬(Jai Jaikumar)教授
- 有時,人生就像一場荒謬的考試
你難免將碰到一些莫名其妙又荒謬難解的情況,請記得相信自己,別理會身邊的噪音,勇敢向前吧!
—雷波特(Jeffrey F. Rayport)教授
- 別把自己赤裸裸地帶進職場
職場上明槍暗箭,求生不易;別讓工作時的人格傷害了你內心的柔軟溫暖。
—泰德羅(Richard S. Tedlow)教授
- 跳脫非黑即白的框框
你可曾想過,你的生長年代、父母、出身、偏見,如何左右你的決策?
—麥可羅(Thomas K. McCraw)教授
第二部:管理自我
- 一句話的分量
別忘了,三十年後的你即使當上執行長,仍然是現在的這個「你」。
—冠夫曼(Stephen P. Kaufman)教授
- 別參加校友會
如果校友會淪為同學間彼此炫耀比較的場合,奉勸你直接撕掉那張邀請函。別去參加校友會。
—貝爾(David E. Bell)教授
- 重新定義完美,重拾完整的自己
你不是完美的,也不可能是完美的。有優點也有缺點的人,才是真實而且完整的「人」。
—孔安(Nancy F. Koehn)教授
- 說出你的個人風格
開口說話前,務必記得先聆聽。唯有先細心感受聽眾的需要,你才能打動人心。
—康特(Rosabeth Moss Kanter)教授
第三部:領導他人
- 員工不只是一堆數字
這些你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的基層員工,都在為你的公司打拼,也正在為自己的家人奮鬥犧牲。
—波恩(H. Kent Bowen)教授
- 別給部屬指令,只要幫他認清當下
我對學生嚴厲又固執,因為我相信,你們絕對能發揮超乎自己想像的影響力。
—傅蕾(Frances X. Frei)教授
- 驅動他人的關鍵不在權威,而是同理心
採取恐嚇或控制手段,就能讓別人有最好的表現嗎?授權與同理,反而能讓員工樂意為你賣命。
—巴特勒(Timothy Butler)教授
- 發揮你的正面影響力
別忽視你的影響力。請思考兩個問題:別人怎麼看你?當別人和你相處時,又怎樣看自己?
—狄隆(Thomas. J. Delong)教授
第四部:建立原則
- 與其變成漂亮的瓷茶杯,不如當個耐摔的塑膠杯
這是一場長城競賽,其中有太多因素影響成敗。你,擁有哪些強項?
—賴林(Henry B. Reiling)教授
- 成為令人願意追隨的領導者
企業醜聞排山倒海而來,但是這回我不打算保持沉默。
—諾瑞亞(Nitin Nohnia)教授
- 記得你是誰
走出家門時,提醒自己明辨是非,別被他人牽著鼻子走。要記得你是誰!
—柯拉克(Kim B. Clark)教授
閱讀心得
在還沒閱讀這本書之前,從書名和文案看來,會自然而然地將它認為是一本心靈雞湯書,又或者它只是15位教授的嘮叨話語,實際看過許多台灣的名講師、企業顧問和成功人士的推薦內容,並在書店翻閱幾頁後,當下決定立刻購入一本來研讀。
書籍內容是一篇一篇的故事,讀起來淺顯易懂,文字量也不算多,但是我會用「研讀」這個詞彙,是因為書中的人生道理或許你曾經聽過,但是卻不見得做得到,或者未曾將它放在心上,就我個人來說,聽取道理、真理之後,在當下雖然會有醍醐灌頂的感受,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不見得懂得如何運用它,你只會覺得道理「說得容易,做起來困難」。
而這本書就是讓讀者藉由教授的個人經驗和體悟,用更生活化的方式,在無形之中吸收如何運用這些重要卻不容易做到的人生智慧,當下沒有讀明白的篇章,後續還能再三回顧、思量。
(以下4段有爆雷,請小心閱讀)
舉例來說,書中的第15篇故事,也就是書名篇「記得你是誰」之中,柯拉克(Kim B. Clark)教授在大學期間,學業、宗教信仰和音樂都兼顧得很好,甚至可以說是優於一般人的程度,有機會進哈佛或是相似程度的名校研究所,也有機會爭取樂團發唱片,且已經開始有人願意掏錢請他們的樂團演唱,在他面臨兩條路可選時,一般人可能會選擇看起來光鮮亮麗的那一條路,它閃耀著光芒等著你走過去,身邊的人也鼓舞著你,此時,如果是你,你會做什麼選擇呢?
人們的邏輯思維很有趣,我們很容易順著情境丟出來的問題順勢思考,你可能會開始為選擇這兩條路分別畫上優劣勢作為評比的標準,多數人都是這樣的,就像當你同時爭取到兩個看似不錯的工作機會時,你肯定也會以表面上的條件如薪資、福利、工時、升遷機會……等等,來思考該選擇接受哪一份工作。
然而,柯拉克教授並非如此,這一切歸功於他父母的教誨,柯拉克教授的母親從小就時常叮嚀他:「你是個領袖,別被其他人的意見左右,跑去做不符合自己個性和正確觀念的事情,要記得你是誰唷!」我想,教授的母親指的「領袖」最主要是指成為自己人生的領導人,不要輕易被其他人影響,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。
你猜柯拉克教授如何選擇?我想你已經猜到了,答案是放棄樂團發展的機會,繼續在學業上深耕,這讓他身邊的人跌破眼鏡,認為他不懂得把握眼前的大好機會,但是柯拉克教授遵從了他母親的教誨,他記得自己是誰,他知道什麼樣的事情適合他,他也知道成為知名樂團成員並不是他所期望的未來。
看完了這則故事,相信你將會和我一樣,知道自己該如何做人生抉擇!只要想想這個方向能不能為你實現未來理想中的生活樣貌,或者思考一下做這件事和你的個性、觀念符不符合?當然,這項原則不只能運用在面臨選擇上,就連周圍出現各種誘惑你的聲音、左右你的思想的事物,你都能以此作為判斷標準,選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,前提是只要你沒有忘記自己是誰。
除此之外,其餘每一篇故事都能帶給你不同的力量,分享這些人生智慧的教授,並非一路走來都是一帆風順,有幾位教授是在困苦的家庭中長大,如此平民化的故事,最能讓我們將自身帶入故事之中體會箇中含意。
如果你在企業擔任管理階級的職位,或者你是一名創業者,第三部「領導他人」讀來肯定更有感,即使你只是企業中的基層員工,或者你是一名自由工作者,只要將這一篇章想像成與同事之間的互動,還是能夠好好運用,畢竟在團體中工作、面對客戶,我們都需要與人溝通協調,若有你主導的專案在進行,則你的領導能力就會在此展現,就連單純去早餐店買份早餐、去咖啡廳買杯咖啡,短暫的和店員互動的過程,也能發揮你的正面影響力!
看到這部分,我想起先前自己在腦袋中草擬了一個「感恩日誌」的練習,具體方法是每天在日誌裡寫下至少一項當天值得感恩的人、事、物,只要寫了一項,當天或隔天就必須將這份感恩流傳給其他人。
例如,有一回我在上班前趕去圖書館借預約到館的書,準備搭電梯上樓到高樓層的圖書館時,正好有一位男性和我同時進電梯,又正好他也是要取預約到館的書,他比我還要快速地完成了借閱,輪到我在自助借書時,瞄到他在等電梯,我大約晚了他將近1分鐘左右才準備走出圖書館,心想他可能已經下樓了,此時一回頭望向電梯,驚訝地發現,他居然在電梯裡按著開門鍵等我進去,我看到立刻小跑步進電梯,並小聲向他道謝。
當天我就想在「感恩日誌」裡寫下:「謝謝不認識的好心男士特地等我搭電梯」,到了公司,我在泡咖啡的時候,順口誇了同事的穿著打扮,作為將這份感恩轉傳給其他人的善意。
上述的圖書館事件讓我有些驚訝,他等到電梯時,大可自己先下樓,不需要在電梯裡等我10~20秒的時間,或許是考量到早晨大家都需要趕上班、上課,他這一個小小的舉動,就讓我銘記在心,後續就由接收恩情的人再將這份正面影響力往外擴散給其他人,這部分是最重要,也最容易遺忘的。可惜有時因為生活上發生了太多煩心事,這件事沒有持續做下去。看了這本書之後,我認為「感恩日誌」還是有必要持續培養的習慣。
結語
讀完了整本書,我深刻感受到吸收智者的教誨,並學習如何運用它,即使只是一句話,它帶給讀者的力量有多強大!這些該明白而未明白或已經被我們遺忘的內容,透過生活化的小故事再度提醒我們、改變我們的想法,讓我們跳脫思維框架,將我們的道德觀拉回正軌,還能幫助我們找尋人生方向。
書籍資訊
書名:《記得你是誰: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》(Remember Who You Are: Life Stories That Inspire the Heart and Mind)
作者:戴西‧魏德蔓(Daisy Wademan)
出版社:天下雜誌
出版日期:2020/07/30
售價:320元
其他書籍推薦
相關文章
書評|為厭世代、找不到目標的人帶來一絲慰藉的小說:《無論如何都要活著》閱讀心得
書評|培養好習慣,造就人生好發展的複利效應:《原子習慣》閱讀心得
✨歡迎追蹤,接收新知
Facebook粉絲專頁→分享蔬食、健康、實用知識
Instagram小帳→分享自我成長、心靈提升內容
每月贊助一杯咖啡,讓我們有動力持續創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