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Lena
前言
這是我第一次閱讀朝井遼的作品。
朝井遼是50年來直木賞最年輕得主。其實先前我就曾經上電影院看過他的名著小說翻拍的電影《聽說桐島退社了》(桐島、部活やめるってよ),當時對於這部電影沒有太大的共鳴,所以在閱讀《無論如何都要活著》(どうしても生きてる)之前,是先聽說內容好看才決定打發時間看一下,沒想到這本出乎我意料之外地有共感,推薦給有時會很厭世、現在很厭世,或是覺得還沒有找到人生目標的上班族閱讀。
書籍簡介
《無論如何都要活著》共有6個短篇小說,每篇小說都呼應到書名「無論如何都要活著/どうしても生きてる」,乍看之下,你可能會聯想到「難道每個故事裡的主角都想尋死?還是都很有生存鬥志?」這兩種想法,其實並不是。
書中每篇故事的主角都有很不一樣的生活和成長背景,也並非都有著可憐身世或悲慘的人生故事,正因為平凡地生活著,才會無法感受到活著的必要性,卻又找不到尋死的理由,無論如何都還是活著吧。
分級講解(大綱)
第一篇小說:「健全理論」
第一篇故事「健全理論」的主角是一位離了婚、年約40歲左右、理性的上班族女性,會看著眼前發生的事物,在腦袋思考各種合乎常理的事情,推演常發生的劇情發展。
主角論薪資水準,可能比同齡的多數女性好,生活品質不差,還能在都市吃一頓讓長輩嫌貴的餐點或下午茶;論婚姻,雖然離了婚,卻還有一個小鮮肉男友,和離婚對象也沒有小孩;論家庭,長輩身體還硬朗,不需要主角的照顧,就算長輩生病,也還有兄弟姊妹能照料,可說是無牽掛、無負擔的人。
你可能會想,這樣的人,有什麼厭世的理由?
主角因為生活平順,平順到起一點浪花都沒有,和先生離婚也沒有一點難過,做任何事情好像只是為了生活、為了打發時間,或者只是順其自然就去做了,主角覺得自己即使從世界上消失了,世界還是依然轉動,不會有任何改變。為什麼人生要這麼無趣地繼續下去呢?
到此轉折,你以為下一秒要看到她死亡的消息,此時,卻又找到她自認唯一應該活著的理由。
第二篇小說:「流轉」
第二篇「流轉」是一位放棄和大學同學一起成為漫畫家的夢想,獨自踏入社會討生活的普通上班族的故事,他做的每一個決定,最後都一定會以「現實考量」為依據,所有不安全的選項都會被他放棄,即使他心中有那麼一點熱血澎湃在沸騰。
不敢追尋夢想的男人。說服自己迫於現實無奈接受一切的男人。
我覺得自己和他有一點相似,即使心裡有很多想嘗試的事情,卻經常用現實需要、經濟因素考量等各種理由說服自己,或者預先設想失敗的可能性,而始終不敢跨出第一步實踐內心想嘗試的不同道路。
選擇了現實道路的我們,內心的糾結和厭世感時不時會冒出來,偶爾滿足於現實道路帶來的利益,偶爾看到熱血追夢的人,因而開始質疑自己到底在幹嘛?好像人生白活了一場。
但是,你永遠找得到非得活下去的理由,畢竟我們走在現實道路上,總是會存在著如此「現實的」視角。
第三篇小說:「前往七分二十四秒」
第三篇「前往七分二十四秒」是一位中年不被續聘的派遣女員工女性的故事,沒有丈夫當長期飯票的她該何去何從?她謹慎地做好每一份工作,對於Youtube上常出現看似很無意義的爆紅娛樂影音感到不解,最後卻又受到無用影音的短暫救贖。
生命中一定都要從事有意義的事情,才稱為有意義的人生嗎?
像這個故事的主角一樣,認真生活卻沒有目標、沒有夢想的人比比皆是,但我想再怎麼樣難過,她最終還是會找到屬於自己該前進的道路。
畢竟,我們無論如何都還是活著。
第四篇小說:「起風了」
第四篇「起風了」描述一對夫妻育有一男一女的故事,先生凡事講求規則、規範,循規蹈矩地生活著,孩子們做事卻沒那麼謹慎,故事是從太太的角度出發描寫這一家人的生活。平時都很謹慎、守規矩的先生,為了遵守公司的命令,而破例不守規矩,直到最後,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爆發(在此就不爆雷了)。
一個認真生活的人,怎麼會需要承受這些痛苦呢?
仔細想想,往往認真生活的人才更容易感受到內心的痛苦掙扎。
第五篇小說:「痛是必然」
第五篇「痛是必然」也是描述一位普通的男性上班族,眼見公司財務不如以往,太太的薪資又逐漸超越他,身為男人的自尊心,心裡的那道檻愈來愈跨越不了,嘴上卻又不想承認,忍痛在心,只能選擇對陌生人喊痛,因為面對身邊那位最親近的人,不知何時開始疏遠到連喊痛都說不出口,最親近的人反而像是最遙遠的陌生人了。
我相信多數人也有過相似的經驗吧。明明嘗試著對身邊的人說出口,彼此討論、解決癥結點就行了,卻怎麼樣都開不了口,只因為無足掛齒的原因,像是覺得自己面子掛不住、怕說出來會被嘲笑、擔心會傷害彼此的關係。
然而,其實大部分的原因都是杞人憂天,面對最親密的人如果什麼重要的話都不能說,久而久之也只會漸行漸遠,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擔憂而隱瞞,最後導致關係疏遠,甚至破裂,比較起來,直接開口闡述自己的煩惱,一起解決問題才是最好的辦法吧。
第六篇小說:「籤」
第六篇「籤」是講述一位在音樂劇場工作的懷孕女性的故事,老是覺得自己抽中下下籤,或者被身邊的人強迫接受下下籤的她,每每在遇到悲慘的事情時,總是因為自己選擇打起精神來做事而逐漸堅強、化解危機,看似故事很悲慘,卻還是屢次讓下下籤有了好的轉機,這有什麼不能活下來的理由呢?
我覺得人的命運就像是一條有規律的波浪線圖,每當你遇到一件衰事,以為自己已經夠衰時,偏偏總是禍不單行,厄運一件接著一件來,此時你可能覺得自己簡直是天底下最悲慘的悲劇主角了!就在這時,命運又來個大反轉,曲線開始慢慢往右上角移動,運氣漸入佳境,過了幾年又到達人生的巔峰。
好運和壞運總是交錯而來,再糟糕的命運都可能會有好的轉機,一個貴人的提攜、一句朋友的暖心問候、一杯認識的人請的茶,再小的好事都能夠是你活下去的理由,就像是中島美嘉的著名歌曲《我曾經想過一了百了》(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),在對世界的極度失望、悲觀之中,又透露著那麼一些光明與希望。
結語
六篇故事,六種人生。每段人生厭世的理由不盡相同,我覺得厭世並不只是討厭這個世界,包括自己的小世界裡的一切都讓人提不起勁,也會想把自己的人生砍掉重練,但並不是想尋死,只是想換一條路走,最好是周遭景色完全不同的道路,只可惜我們往往不像那些熱血追夢人這麼有勇氣。
生活再怎麼平淡無趣、悲慘、痛苦,都還是繼續活下去,因為總有出口可以宣洩,總是找得到活下去的理由。
邊讀這本書,讓原本厭世的我得到一點點慰藉。
這是一本會讓內心枯萎之人得到一杯解渴之水的書,推薦給有時會厭世、覺得生活平淡無趣,或者還在尋找人生目標的你。
書籍資訊
書名:《無論如何都要活著》(どうしても生きてる)
作者:朝井遼(朝井リョウ)
出版社:采實文化
出版日期:2021/09/02
售價:360元
其他書籍推薦
相關文章
書評|培養好習慣,造就人生好發展的複利效應:《原子習慣》閱讀心得
書評|引領社會新鮮人、職場老鳥找回初心的哈佛最後一堂課:《記得你是誰》閱讀心得
✨歡迎追蹤,接收新知
Facebook粉絲專頁→分享蔬食、健康、實用知識
Instagram小帳→分享自我成長、心靈提升內容
每月贊助一杯咖啡,讓我們有動力持續創作!
https://liker.land/natureting-lena/civic